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令营迫击炮活动内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令营迫击炮活动内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令营都有哪些营种呢?
四大王牌营种
王牌陆军特训营
擒拿格斗、坦克拆装,是我们的强项;野外生存、实弹射击,对于小战士们更是不在话下,在这里小战士们将接受最基础的军事化训练,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蛟龙海军特训营
海洋文化、自救互救,知识储备应急技能一应俱全;海边拉练、潜能激发,与大海亲密接触,从兴趣出发培养孩子们的习惯,我们的能力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霸王空军特训营
无人机操作、抗眩晕训练,技巧与身体能力同步提升;航空模拟、飞机操作,天空的景色只有你能饱览,在训练中团队合作当然也是非常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和文化,收获战友情!
海陆空三军体验营
仪仗训练、篝火晚会,军事夏令营可不只是简单的军训而已;射箭训练、拳术PK,增强荣誉意识、竞争意识,让孩子有荣誉必争,有红旗必抗,集锦三大基础营种特色课程,更在训练中架起父母与子女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三大特色营种
二战德军与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如何?对比谁更好一些?
如果不看数字单凭感觉的话,个人觉得,还是苏联的动员能力强大一点,因为对于强盗来说反抗者的斗志会更高,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被逼到死角的往往会爆发出强大的潜力。还有一点就是,战争中苏联军队损失惨重,但是苏联的兵源始终没断过,虽然有时候有些战线上会兵力吃紧,但是总体上说,苏联军队依旧很庞大,战争结束的时候还保持着九百万这样一个规模。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参战军人3447.67万人,后来动员的就有2957.49万人,苏联女兵就多达八十五万人。整个苏联也不过两亿左右的人口,这就相当于苏联的年轻人大半都参军了,剩下的也在为反侵略战争服务。
再看武器方面,战争结束统计损失得出这样的数字:步兵轻武器1547万件,坦克和自走炮96500辆,火炮和迫击炮317000门,飞机88300架,汽车351800辆。在1418天的战争中,生产如此大规模的武器,如果不是倾尽全力是很难做到的,还有没损失的武器,所有数量加在一起要比这个统计数字多得多。
而对于纳粹德国来说,虽然经过纳粹党的忽悠,很多年轻人走上战场,成为纳粹侵略的帮凶,但是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被强征入伍的,就是抓壮丁了,不然如果所有人都是心甘情愿,就不会有后来的七月密谋了。所以还是苏联的动员能力较强,社会制度对力量集中也是起到了巨大作用。
谢邀。应该说,在开战前双方不相上下吧。苏联虽然经历了30年代初的乌克兰大饥荒和国内大清洗,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37年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工业化也同期高速发展。1938年开始的“三五”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飞机生产保持在每年1万架以上,1940年的武器生产额高达50亿美元,超过当时英法的总和,1941年开战前已接近德国的水平。
希特勒太清楚斯大林的拖延战术了,再也不敢任这个庞然大物就这样养精蓄锐。虽然在综合实力上不占优势,但德国几乎是倾全欧洲之力对付苏联,特别是把诸如挪威的铁矿、罗马尼亚的油田等支撑战争的资源纳入囊中和打下富裕的法国后,希特勒对巴巴罗萨还是成竹在胸的。
希特勒没料到的是,开战仅半年,眼看苏联撑不下去的时候,美国介入了。英美特别是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让德国人领教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恐怖的大手笔援助可是德国人当初没有计算在内的。
说德国综合军力强的都应该去枪毙,那为什么最后让苏联人反扑为胜赢了呢?好吧,很多人认为这里有很多理由,最主要的就是德军多线作战,还是美国的援助?那其实可以平等一下。
德国包括它占领的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资源紧缺,更加都缺原油,这就是他坦克发动机为啥用汽油而不用柴油。德国从侵略前与苏联完全是一个前进一个后退两个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开始德国还钻《凡尔赛条约》空子,偷着造武器,后来直接撕毁条约明着干。
反观苏联那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大清洗运动,能打仗有经验的将军都被洗的差不多了,更严重的是一线作战的基层指挥官也被割了遍韭菜。再算上整个工业农业遭受的损失,科技发展的滞后,五年的大清洗让整个苏联元气大伤,所以一开始他根本无力抵抗德军进攻。
希特勒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会不顾英国趁早对付苏联,否则最早在1942年,苏联就会基本从大清洗影响中恢复出来,那时候再想打苏联恐怕得崩了门牙。而苏联这边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用之不尽,完全不怕与德国打消耗战,而且人口也要比德国多很多,战争潜力完全比德国大。
不要说德国武器怎么样怎么先进,大家都懂,你一辆虎式坦克,苏联这边有十辆二十辆T-34-85,盟军的谢尔曼坦克更多,所以说完全没用。二战那样的战争,拼到最后就是拼资源。那两个国家不像我们战场,武器存在代差。
多谢邀请。
在二战中,显然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远胜过德军。
众所周知,苏军在遭到德军突袭后的半年时间内,损失兵力447万余人(纯减员313.7万余人),装备损失飞机17900架、坦克20500辆和火炮40600门。这个损失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令军队崩溃的极限,然而苏军在经受持续败退和频繁被合围的消耗后,德军总会发现在战线上出现新的苏联部队。这种打击承受能力和组建速度已经超过德军的估计。正是苏军高效的战争动员制度,建立了“打不死”的红军,最终彻底打断德军脊梁,为二战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不久,就经历了内战和外国军事力量的武装干涉,因而在和平时期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国防动员体制。部队的步兵和炮兵战时补充主要通过后备兵源临时动员和短期军事训练,而关键的技术兵种诸如坦克手与飞行员至少需要几个月培养,战时临时征召显然来不及,这点上德军在二战后期就因为飞行员补充问题影响战斗力发挥,而日本更是因为缺乏系统完整的飞行员训练补充体制,在战争后期出现了飞机生产出来却无人去飞的困境。
反观苏联,在农业上推行集体农庄制度,采用机械化生产。30年代开始,苏军依靠现役部队装备和训练培养了1.1万个坦克车组,而农业和工业生产系统还可以提供5-8万名后备坦克车手。飞行员方面,苏联30年代开始依托飞行学校、体验飞行和航空夏令营等,建立了规模很大的预备飞行员储备力量。尽管飞行员素质德军和西方都认为并不高,但苏军从不缺乏飞行员。
战争爆发前夕,苏军总兵力已经由1939年1月的160万人扩充到460万人。而在战争爆发后,苏军在6月22日-7月1日短短9天内征召了530万士兵和65万名预备军官。尽管1941年损失巨大,但苏军在当年还是新建了286个步兵师、159个步兵旅和82个骑兵师。苏军动员的兵力不但弥补了所遭受的巨大伤亡,而且还使得自身总兵力达到1090万人。
而在后方,苏联全面挖潜,尽可能集中劳动力,采取了动员14岁以上青年、动员不适宜服役的男子、动员城市妇女、增加劳动时间等。整个战争期间,苏军战争动员规模达到2700万人,而德军只有1400万人。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苏军行之有效的战争动员制度,才最终战胜德军,取得战争胜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令营迫击炮活动内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令营迫击炮活动内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